2021年8月30日,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的正式发布,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力度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这一通知也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严游戏禁令”。
防沉迷新政出台后,游戏企业主动承担起防沉迷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用户实名制并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部分游戏企业更是通过人脸识别、打击游戏租号平台防止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限制,使“最严游戏禁令”落到实处。
如今,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不赚未成年人的钱,已成为国内游戏公司的共识。那么新政落地半年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成效几何?
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消费“两低”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通知》里,对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的最严格规定,是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除了周五、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的晚上8点至9点外,其余时间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这一措施在去年9月1日生效后,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今年2月,伽马数据发布的《2021中国游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85.8%的未成年用户在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四成家长能直接感知到新政落地后孩子的游戏时长存在大幅或小幅减少。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之一,腾讯的未成年人游戏数据具有风向标意义。3月23日,腾讯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流水数据,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下降至 0.9%,总时长同比下降88%;游戏流水占比下降至1.5%,总流水同比下降73%——这一数据说明,腾讯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已见成效。
腾讯并非是孤例,国内未成年人用户正在“远离”游戏。《南方都市报》早前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也清晰地展现了新政产生的社会影响:未成年人游戏时长以及游戏消费这两项关键指标双双下降,超过9成家长认为新政有效。
除了实施效果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之外,在用户层面,新政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由此引发的积极连锁反应就是,家长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且教育压力开始降低:新政的正向影响已经从互联网扩散至更多普通用户的日常生活。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政府政策和企业措施多年以来共同摸索、共同进步的过程。
新政出台之前,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在2019年底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实名认证、游戏充值限额、限制游戏时长、限制年龄、限制游戏内容等6方面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对于《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颁布,不少游戏厂商也主动承担了未成年人保护在技术使用、措施创新等领域的探索,从而推动游戏行业形成一份真正统一、规范、稳定的规则。
从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游戏产业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则是新政落地之后,游戏产业向好发展的重要外显之一。伽马数据的报告指出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占据中国游戏产业收入的比重已越来越小,预计2021年未成年人流水占比将低于4%。伽马数据预测,随着防沉迷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这一比例还将持续下降。
从阶段性成果来看,无论是对用户还游戏产业,新政均呈现利好趋势,至少从此次腾讯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被彻底管住了,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流水实现“两低”成为游戏行业常态。
人脸识别有效阻止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机制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背后,是游戏公司时刻保持警惕,与未成年人的“斗智斗勇”。
作为政策执行者,新政落地之后国内的游戏厂商们展现出了高效率。以腾讯为例,新规出台后仅26小时,腾讯就已经全面落实相关工作,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时长时段、账号实名注册等规定。
腾讯国内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和流水占比大幅下降,与其主动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分不开。
目前,腾讯等少数头部企业采用了人脸识别对未成年玩家身份进行验证,以阻止未成年玩家绕开防沉迷机制,确保其发挥作用。据腾讯公布的数据,今年寒假期间(1月17日-2月15日),腾讯游戏平台上平均每天有792万个已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在非可玩时段尝试登录腾讯游戏而被拦截。
另外,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绕过防沉迷限制,腾讯游戏人脸识别系统全天巡航,平均每天有940万个已实名认证为成年人的游戏帐号在登录环节,4.3万个帐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而被纳入防沉迷监管的用户比例分别达到74.17%和77%。
上述数据证明,人脸识别技术有效地阻止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机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国内游戏厂商统一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确保游戏实名制度不被代过人脸、游戏账号租售平台破坏。
对于人脸识别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于防沉迷监管对玩家进行抽查,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这个不会增加泄露隐私的风险。他认为,只要游戏商自己在系统内不截留信息,就没有隐私泄露的风险。
道阻且长,需要多方共治
在趋严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不少潜藏的问题也暴露在大众视野下。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也存在许多游戏厂商无法触及的角落,需要多方面齐抓共管。
首先,家长需要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监管和教育责任。伽马数据显示,有42.8%未成年人曾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这也为未成年人绕过监管创造了可乘之机。
值得庆幸的是,在多方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自己在防沉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南方都市报》的调查中,过半受访家长认为自己才是游戏防沉迷的责任主体,在相关问题上,家长及家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更是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家长的监管、教育职责,家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经变得有法可依,家庭教育、家校协同等新思路应更受到重视。
其次,游戏租号、代充等行业灰产依然存在,更有不法分子为未成年人精心编织了解除防沉迷骗局,让不少孩子蒙受损失。这些不法行为成为了新政落地的拦路虎,不严加打击,极有可能对当下已经卓有成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成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针对第三方租号平台破坏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破坏实名制以及妨碍腾讯游戏产品运营生态等不正当行为,腾讯在去年10月协助南京建邺警方,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地捣毁了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游戏帐号非法租赁的犯罪团伙。此外,腾讯已向超过20家账号交易平台和多个电商平台起诉或发函,要求停止相关服务。
游戏厂商也在游戏之外,持续探索监管未成年人、强化家长协同的管理措施,促进家庭沟通。其中,网易游戏推出的“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已累计帮助超过10万家长解决相关问题;腾讯成长守护、腾讯游戏联合腾讯基金会推出 “智体双百”公益计划,首期为城乡孩子提供100间“未来教室”和100个“未来运动场”,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疏导”。
对于未成年人的积极保护,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因此,面对阶段性成果,全社会不能放松警惕,守护未成年人仍然需要企业的自觉、家长的监护和政策的坚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课题。
扫码加V免费领课~
游戏动画设计/次世代建模/特效设计
零基础也能入学的企业内训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