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点动画 | 转载分享 |“史上最严防沉迷”一周年回顾,未保工作收效如何?

2022-08-31 16:22

图片

又是一年8.30。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将未成年人玩家游戏时间限制在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8点到9点,每周3小时。这项政策也被成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

根据Niko Partners发布的《中国年轻玩家》报告现实,中国6-17岁未成年人玩家的游戏渗透率由60%降到40%,具体数量从2020年峰值的1.22亿人,降为新规后的8300万,合计减少了3900万。目前未成年人玩家中有71%每周游戏时间少于3小时。

图片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也在今年上半年的游戏产业报告中提到,国内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成效凸显,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月活跃用户数、消费流水等数据,同比都有极大幅度减少。

多措并举执行“防沉迷最严新规”

新规发布后,行业积极响应。去年9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与会员单位以及相关游戏企业在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共同发起《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

同时,各大企业积极探索、主动实施多元化的未保工作形式,包括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或租借他人账号;建立家长监护平台、开通未保服务专线、推出未成年人充值退款自助系统,为家长教育未成年人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开展研究与培训,协助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技能等。

以腾讯为例,在《通知》发布后26小时内完成新规所有要求,包括继续实行强制实名认证,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校验;严格执行时长时段要求,确保未成年人账号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登录游戏;完成运营中全部游戏的适龄提示上线工作等。

除了对实名未成年人用户按照规定严格管理外,腾讯在原有人脸识别策略下新增开展人脸全天巡航、上线“老年用户人脸”、打击租号人脸三项举措,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根据最新公布数据,腾讯游戏的未成年人用户活跃账号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76.15%,同时,腾讯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流水大幅降低,均仅在1%左右。

需严厉打击租售账号等黑灰产

在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大幅缩减之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从中牟利,通过非法手段,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认证等服务,形成了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

多家游戏企业也投身多点发力打击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之中,例如腾讯启用“黑产打击版”人脸,上线了 “限时、限游戏、限设备”的人脸策略,并在线下移交违法犯罪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打击,依法对部分游戏平台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违规服务启动诉讼等多项举措。

对此,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傅钢表示,如果不及时对相关黑产作出有效规制,其造成的危害将蔓延至全社会。对于如何规制黑产这一问题,应当分清主次,重点对于大型黑产集中交易平台进行规制或纳入监管,避免黑产通过平台大规模地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制度。

“我觉得黑产给未成年保护造成的影响可以用木桶原理来进行类比,游戏企业、互联网行业、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均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参与者,可以将每个参与者视为一个木桶中的木板,一旦有一块短板或出现了漏洞,将直接把保护拉到较低的水平,使得其他参与者的努力无效化,而黑产正是这个短板和漏洞的突出代表。”他说。

四位一体齐心共治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游戏防沉迷系统以及实名认证系统的不断加强,目前出现了一些小孩利用家长账号玩游戏的问题。相关专家认为,防沉迷过程中,家长应该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游戏账号,不给孩子们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应该继续一起发力、四位一体齐心共治,为孩子们健康上网、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尼科咨询的《中国年轻玩家》报告提到,新规之后,71%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游戏时间少于3小时,有29%的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时间超过3小时,原因是有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戏。

今年3月中旬,有浙江媒体报道,杭州李先生11岁的儿子小雨偷用奶奶账号充值数万元玩游戏。游戏厂商客服后台查实情况后得知,该游戏账号实名为成年人,是孩子的奶奶。该账号先后通过健康系统针对疑似未成年人发起的人脸识别共计164次,系统判定该账号确系由成年人本人操作。

接到用户退款申请后,在用户无法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充值行为为未成年人操作的情况下,游戏厂商通过后台数据详细评估并与家长充分沟通后,与家长协商一致妥善处理。

针对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表示,目前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还是使用科技手段,以平台为主体实现的效果,但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下一步的重点可能应当转向家庭和学校教育。

“家庭的配合最主要的还是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对未成年人合理科学上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要学会帮助未成年人去选择适合他们的包括正向游戏在内的网络内容。”他说。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其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意味着防止沉迷游戏的责任,正在从基础设施(防沉迷系统)构建层面,转向家庭层面。

因此,家长、社会、学校、游戏厂商等,都应当多方合力,投入到未成年防沉迷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