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点动画 | 转载分享 | 再次强调防沉迷?人大代表建议: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

2023-03-07 18:04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李燕近日表示,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并将此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一建议引发网友热议。


李燕是齐鲁制药集团的总裁,她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一事比较关注,她认为目前我们在防止未成年人过分接触网络游戏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有的网络游戏依然无需实名认证,一些不良网络游戏公司游走在政策边缘,明知玩游戏的是未成年人也不加制止。


对此,她强烈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四方面具体落地


李燕认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防沉迷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乱象,比如有的网络游戏依然无需实名认证,一些不良网络游戏公司违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而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教育,甚至一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亲子关系的缺位,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和性格养成,从而向虚假的游戏世界寻求心理安慰。李燕建议从四方面对未成年人保护。


首先,从立法方面保障;


她提出把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也就意味着把这件事情提高到了立法层面,使其有了法律保障。


其次,严厉打击违规企业;


有些企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喜欢打“擦边球”,偷偷摸摸地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李燕提出对于这样的企业和平台必须严厉打击。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一旦发现有企业或者平台违反规定,必须严厉处罚。


第三,禁止售卖对未成年人上网限制的破解软件;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企业专门售卖对未成年人上网限制的破解软件,这等于是在屏障上打开了漏洞,导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对于这样的企业和平台李燕同样提议要严惩不贷。


第四,未成年人因玩网络游戏冲动消费,企业或者平台必须全额退款;


未成年人还没有健全的判断力,有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冲动之下可能花大笔钱买“装备”,甚至有的孩子付费成瘾,给家长造成不小损失,当家长追责时,有些企业或者平台会推三阻四,不愿意退款。


对于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的这种冲动消费行为,李燕主张企业全额退还,年龄由现在的8岁以下拓宽至18岁以下。


专家观点:“堵不如疏”


游戏本来只是一个中性的名词,但是这些年来,越来越像个贬义词了。特别是网络游戏,许多人一提起简直就恨得咬牙切齿。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只要涉及孩子的事,大家就格外重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现象,也确实存在。但是,事情吊诡的另一面是,本应最厌恶游戏的家长们,却有不少人给孩子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帮他们绕开实名认证的门槛,顺利地玩上游戏。


所以,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完全禁止得了吗?这项禁令如何落实?归根结底,对于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权,掌握在每一个用户手上。无论是借用家人身份登录游戏,还是租用游戏账号,绕过监管的办法总是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杜绝。


此外,越是细致的监管,耗费的管理成本越大。而成本与收益之间是否成正比,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那么,不妨再考虑第二个问题:真的需要一禁了之吗?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将与互联网相伴终生。而这一代未成年人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在网上听儿歌、读绘本,自然而然地用熟了网络,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网络游戏。这种成长过程,与过去的任何一代人都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将他们拉回到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世界,那就必须在当下的环境里去理解他们的人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人为地把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切割开,恐怕既不现实,也有刻舟求剑之嫌。事实上,游戏并不总是与“玩物丧志”相连。这些年来,网络游戏发展得非常迅速,在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的同时,也打造出许多质量高、口碑好的游戏精品。有人把游戏称之为“第九艺术”,正是因为游戏也可以容纳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色彩。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该对网游放任自流,而是说“堵不如疏”。人性是有弱点的,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不足,自律性较弱,在面对游戏这样的诱惑时,不可能完全管住自己。这不是哪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普遍的共性问题。这时,就特别需要家长发挥甄别、监督的作用,需要学校进行引导、教育,用更多“柔软”而细致的手段将孩子带上正途。


孩子的成长就是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遇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慢慢成熟起来,真正“长大”。一禁了之看似“一了百了”,但我们能为他们永远营造一个“纯净”的空间吗?终有一天,他们需要独自面对网络游戏。难道只要过了18岁,人体就能自然“长出”对游戏的“免疫力”吗?、


-1114490404509669095.png



扫码加V免费领课~

游戏动画设计、次世代建模、游戏特效设计

零基础也能入学的企业内训等你来!